观点 |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HTML Content

观点 |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写给整体的这三年

文/不知所以的YYP

最后请允许我真诚地祝福整体,祝福我们理想中的整体教育。这个理想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乐观地去相信,相信我们能够看到整体教育被成功实践的那天。
实践理想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或者说,我们要怎么在现实之中去实现理想?

……

“深圳中学整体教育实验课程体系(“3+2”体系)是深圳中学五大教育体系之一,从2010年秋季正式开始招生,目前初三、初二年级各两个班,初一年级三个班,共计350多名学生。”(笔者注:“目前”为2013年春季)

“整体实验体系在当前深圳的中学教育环境下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一、实现了中学整体教育,减少了中考环节对初、高中教育教学的阻隔与干扰。

二、统筹各学科教育资源,有利于初、高中阶段学科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衔接。

三、……”

这几段话来自一年前官网上的体系简介,现在也还是这个版本。整体体系,全称深圳中学整体教育实验课程体系,又称“3+2”、“实验班”。笔者在三年前很荣幸的加入了这个集体,成为了这场“实验”中的一员。

三年前,2010年春季,小升初乱战刚刚开始,家长们在各所学校之间奔波着投递简历,准备考试,打探种种消息,其中也包括深中。在此之前,深中超常班的成绩一直为众人所见,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而那年家长们听到了一个新的消息,那就是深圳中学将办两个班,直升深中高中部,中考只复习一个月,从而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中学学业。当时的这个消息无疑是令人震惊的,敢采取全部直升,对中考并不在意,五年完成中学教育这种过分大胆地方式的班级,会遭到多少的质疑,阻碍,学生有是否能够以五年去解决常人六年的学习呢?这些都是问题,事实上这些疑问也真的称为了三年当中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几个问题。

不论是为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同学,深中优秀的教育资源,还是直升深中的优惠,前后共90位学生,90位“开拓者”们来到了这个集体。我们开始朝着我们的理想,朝着整体的理想前进。

那么整体的理想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就是五年中学制的“整体教育”。

整体的字面意义,就是把初高中作为一个整体来做。初高中之间没有明确、严格的时间和课程内容的分割,在初中课程之中就渗透高中的知识与学法,并极力减小中考对于学生正常学习的影响(这一点在最开始在一些家长和媒体中的说法是“不用中考”)。这个设想十分的具有吸引力,就笔者个人的看法来说,这样的设置既能够减少初高中衔接上的问题,使学生具有同龄人不具备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跳跃中考制度的弊端,省去传统的中考的半年枯燥、机械式的、没有意义的的复习来做一些更能提高我们各方面素质、能力的事情。

这是笔者,以及一部分的整体的实验者们,在最初所看到的一个美好的理想。

但理想总会遇到许多非常现实的问题,这一点甚至在实验刚刚提出的时候就可以预见到。可是当时并没有人去说,去想到做一个预案,如果这些问题发生了我们怎么去改变我们的方式,我们又有哪些是必须坚持的,这场实验应该怎么去具体落实?这些都应该是实验开始之前应该想好的,可是实际上笔者所见到的实际状况是老师们只是走到哪想到哪,很少有人去关注两步,三步甚至更远之后的事情。笔者曾经就这一点向整体体系的体系负责人评价说,这场实验“实验计划没做好”。 其实这一点也是深中目前的一个通病,不管是在从现在所在的国际体系的亲身经历,或是从其他体系传来的一些听闻笔者都能够感受到这一点,改革,或者说设计课程体系的人并没有进行足够广泛和深入的思考,只是想到就做;一些课程、规定完全没有按设计来走,而是让老师到要执行了才临时想出自己的做法;这些情况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弊端和混乱的局面,例如笔者在申请课程免修时,拿着学校设计好的申请表和程序说明,最后却走了另外一套与原先管理办法出入颇大的申请流程。在理想的设计中,我们应该考虑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如何在现实中实践理想?如何用理想去战胜现实?这都是我们需要拿起责任与勇气去思考的问题。教育需要责任。教育需要勇气。

在这三年来整体人实践理想的道路上,我们遇到了许多真实的要求我们去面对的问题,老师与家长之间有矛盾,学校部分课程没有效率,教学进度跟不上预期,学籍承诺出了无法接受的变故。关于最后一个问题笔者印象十分深刻,根据一些家长的描述,当时开家长会的时候王占宝校长来解释这个问题,大意是如果中考没有正常录取,则无法保证升入高中时可以马上享有深中学籍,当时气氛比较紧张,家长们在质问,他鞠躬向家长们道歉。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呢?为什么校长到了要鞠躬道歉的地步呢?我想绝不是家长和学生是否通情达理的问题。承诺意味着责任,而学校并没有尊重它所应有的责任,没有尊重接受这些承诺的我们。

另外一个笔者深有感触的阻碍是中考。第一届整体的中考考的相当优秀,这或许应该归功于考前近一个学期的复习。初三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我们是中考复习和高中课程同时进行,其中中考复习的比例随着临近中考而不断变大而达到全部,同时体系为适应中考尝试了许多新的方式,如AB班,自主班等等。五月份左右还有高中课程的时候,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大家越来越多的倾向于中考,甚至是完全不理会高中部分的学习,把本应用于学习高中知识的时间给了中考复习。当时笔者是高中化学的课代表,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最后几次收作业的过程,一周一次的作业从最多的时候一个班四十多人有二十多人交,到最后一次只有五个人交了作业。这本身是一种与我们原本的理想背道而驰的事情。但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中考的分数很现实、很残酷,更多人可能会更在意你考了多少分而不是你高中知识多学了多少。但现实的残酷并不应该左右我们在实践理想的道路上的选择,在现实面前,我们就应该这样低头吗?我们可不可以不要去理会现实中的种种阻碍而以超人的勇气去实践我们的理想?对于理想我们可以选择坚持,对于现实我们可以选择不屈服。这也是我十分敬佩前任王铮校长的一点。他能够在社会、家长巨大的压力下挺住,坚持教育改革。有学生问他:“社会舆论是否影响我校(深圳中学)的教改实施?”王铮校长说:“不影响,我们做自己的事。”这种能够在舆论压力之下排除万难去实践理想的决心和勇气令人敬佩。相比之下,反思整体实验这个改革的并不理想的结果,不正是因为这场实验的领导者们以及实践者们缺乏这种决心和勇气吗?面对困境,面对社会、家长、甚至自己的质疑,我们是否还记得自己的理想,是否有勇气在万难之下、在现实的残酷与压迫下,去极力争取我们的需要的外在因素与条件,坚持我们理想中的整体实验呢?这个问题,不只希望王占宝校长能够想想,更希望整体实验以及关心整体实验的所有老师、同学能够想想。

事实上,整体教育的理念和理想并不是王占宝校长在来到深圳中学之后才提出来的。据现代快报2011年4月1日F14版的报导,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2007年从初二招收了一批学生,成立了一个“中学六年整体教育实验班”,也称为“2+4”。和整体体系的情况类似,学校也是承诺直升高中,也是在高中部上课,也是不得不参加中考,也是有一批人没有上本校分数线,也有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这样的经历和困境,为什么会在南师附中和深圳中学身上上演两次呢?南师附中的这场教育实验只进行了两届就被叫停,2012年,南师附中“2+4”所有的学生都已经毕业。王占宝校长也许是想将他未能继续的教育改革换到深中这个舞台来继续进行。这场教育改革在深中遇到了许多与南师附中相似甚至相同的困难与阻碍,而笔者十分好奇的一点是,在深圳中学整体体系的改革上,校长又解决了多少他在南师附中遇到的问题呢?

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有时还似乎非常远。能否意识到这个距离,想出解决这个距离的方法,以教育者的责任和勇气去克服这个距离,是理想能否被成功实践的重要要素。整体并不成功的实践是一个影子,影子里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改革中的通病。整体的理想没有结束,深中的理想更没有结束。实验体系在进行新的教改,整体第一届进入了高中,深中现在在面临新一场的教育改革,深中在实践新一轮的理想,而我们今后该如何去实践我们的理想,这不是改革领导者们的问题,而是我们每个人,每一个改革的参与者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最后请允许我真诚地祝福整体,祝福我们理想中的整体教育。这个理想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乐观地去相信,相信我们能够看到整体教育被成功实践的那天。
《涅槃周刊》
本文来自《涅槃周刊》,搜索“涅槃周刊”或点击右上角即可关注我们公共号,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任何建议可直接回复,我们将尽力为您呈现更丰富的内容。
微信号: